一 、微专业介绍
法律微专业旨在为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提供基础的法律知识、技能以及法律思维的训练,由永利yl23411承办。其主要定位和优势是:(1)基础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学微专业系列课程会介绍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基本法律概念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的基础架构和运作机制。(2)法律技能的培养:包括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分析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等。这些技能对于非法律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是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的关键。(3)法律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式,即理解问题的法律角度、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方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职业发展的支持:提供法律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
二、培养目标
法律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法律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法律体系与实务操作,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能够理解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跨学科优势。
目标1:系统掌握法律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
目标2: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目标3: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目标4: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 掌握基本法律概念和原理:包括法理学、宪法学等基础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2. 熟悉主要部门法:对民法、刑法、劳动法等重要法律部门的基本规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二)能力要求
1. 法律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沟通与谈判能力:在法律实务中,需要与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谈判,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达成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团队协作能力:法律工作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能够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三)素质要求
1. 法律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道德观念,遵守法律职业规范,保持公正、廉洁、勤勉的职业操守。
2. 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法律知识为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 创新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具有创新精神。
4. 终身学习意识:法律领域不断发展变化,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法律微专业面向高要校区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和大学二年级本科生招生,招生计划为60人,报名条件如下: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综合素质高,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对法律感兴趣。
五、学制
一年
六、授课方式
本微专业独立开班,晚上上课。
七、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本课程学分可认定为选修课学分。
本校本科生在毕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颁发法律微专业证书。
八、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第一阶段:线上报名
2025年11月30日24:00之前符合报名条件的本校本科学生可使用QQ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群聊咨询报名相关事项。确定报名意向后可通过填写群内所发放报名文件(即附件1:广东理工学院学生修读微专业申请表),并发送至指定邮箱(liuxuan324@126.com)参与报名,期间只允许提交一次,请审慎、认真报名。

第二阶段:录取
2025年12月23日后永利yl23411统一公布校内本科生录取名单。
九、招生咨询
咨询电话:13822680674(永利yl23411刘旋老师)
咨询邮箱:1109525592@qq.com
也可以通过加入QQ群聊后咨询群内老师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总学时 | 理论 | 实践 |
法学基础理论和宪法 | 2 | 32 | 28 | 4 | 考查 | 第二学期 |
民法一(总则、物权、债权) | 3 | 48 | 44 | 4 | 考查 | 第二学期 |
刑法 | 1 | 16 | 16 | 0 | 考查 | 第三学期 |
民法二(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 | 2 | 32 | 28 | 4 | 考查 | 第三学期 |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 | 2 | 32 | 28 | 4 | 考查 | 第三学期 |
合计 | 10 | 160 | 144 | 16 | - | - |
十一、微专业课程简介
1、法学基础理论和宪法
本课程首先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基本特点和原则,重点讲授法的概念与本质、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法的作用、法的价值等法的基础理论;进而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及实施,重点围绕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主题,说明法律调整、法律规范、法的渊源、法律体系、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宪法课程是法学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部门法的基础,也是社会大众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的普适性课程。
2、民法一(总则、物权、债权)
民法总则主要讲述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等内容。《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统领性作用,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依据。《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是一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权一般原理,并根据所学的内容分析和解决各类物权纠纷的具体案例。《债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为核心的部分,体现动态财产权的基本内容和保护。通过学习债法,进一步熟悉理论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民法总则的基本规范在债法中运用,使学生理解民法总则的意义,进而树立更为完整的法学知识的体系性概念。
3、刑法
《刑法》课程以刑法总则规范为教义学素材,系统学习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基本原理、理论及制度。课程的具体展开,在内容上是从刑法学绪论、刑法的功能、刑法及其适用、犯罪(可处罚的事实)理论的构建、故意作为的可处罚事实、过失犯罪、不作为犯罪和竞合等角度进行讲述,其所涉及的犯罪与刑罚原理不仅具有丰富的哲理性,极强的实践性,而且具有天然的“思政性”。
4、民法二(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
《侵权责任法》课程分为侵权责任导论、一般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方式和特殊侵权责任四部分。该课程主要阐述侵权法概述、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归责、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一般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侵权责任方式、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危险责任和物件损害责任等具体问题。知识产权法这门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部门法。
5、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关系的法律,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一方面主要介绍了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及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立法的要求及国际劳动立法状况;重点闻述了我国现阶段的劳法学理论和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介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劳动争议处理所涉及的适用范围、处理体制、举证责任,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等各个阶段的具体制度进行了讲授。